Discuz!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

资讯

订阅

那个追寻光的男人!

2022-06-21| 来源:互联网| 查看: 317| 评论: 0

摘要: 1871年,莫奈从英国、荷兰一路游历回到法国,最终定居在了塞纳河畔的哈佛港,然后一住就是7年。在这里,莫奈......
厦门装修 https://www.yzmvip.com

1871年,莫奈从英国、荷兰一路游历回到法国,最终定居在了塞纳河畔的哈佛港,然后一住就是7年。在这里,莫奈以哈佛港为背景,创作了那副著名的《日出印象》。

哈佛港位于巴黎的西北边,风景优美。在法国,巴黎也是最早有火车的城市,于是巴黎的市民可以从圣拉扎尔火车站乘火车,来到这个港口散步、戏水、游泳、玩帆船。

圣拉尔扎火车站,1876年,莫奈

当年,莫奈也常常来往于巴黎和哈佛港之间,圣拉扎尔火车站便是他经常出入的地方。那时因现代工业改变的速度感和空间感,让莫奈的视觉体验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。

这其中最明显的感受之一,就是光的无所不在。那些年,他常常在河口边架起画架,从黑夜的尽头开始等待,直到黎明中一点点微微亮起的光亮。

在船上写生的莫奈,1874年,马奈

莫奈全神贯注地等待水面上第一道日出的光。它先是被不断拉长,然后在水波上流动闪烁。莫奈快速拿起画笔,匆促的笔触下,模糊不定的色彩和朦胧的光,构成了对日出的印象。

直到今天,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有外地观光客,或者老师带着学生,在黎明之际,等待水面的红日初升,等待100多年前莫奈被日出感动到的那一刻。

阿让特伊港的帆船,1874年,莫奈

事实上,1874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。那一年,印象主义因《日出印象》诞生了。莫奈、马奈、雷诺阿都很兴奋,他们有了更确定的努力目标,时常相约在哈佛港或者阿让特伊港写生。

1874年以后,莫奈用更大胆更随意的方式,描绘阿让特伊港的风景。天空、云影、大桥、游客,莫奈扫笔而过。

阿让特伊港的铁路桥(之一),1874年,莫奈

为了更亲近水,莫奈把一艘艘船改成了画室,在船上作画。这样可以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、角度,甚至可以感受水面的波动。莫奈一直相信是因为光,色彩才有了变化。同样的水波,因为光线的介入,产生了层次复杂的色温变化。

1875年前后,莫奈对光的处理有了更大胆的尝试。他对阿让特伊港的描绘,也更加完整准确。

阿让特港,1875年,莫奈

在上面这幅画中,天空占据了二分之一的画面,配上飘浮着的一朵朵白云,使天空显得特别高旷深远。画面中央是笔直矗立的白色风帆的桅杆,构成一种安静理性的结构秩序。

很显然,印象派事件喧腾过后,莫奈并没有被喧嚣的舆论干扰,反而以更冷静的姿态面对自己的创作。

画面上轮廓分明的帆船结构清晰,使一向在光的追寻里常常过度感官兴奋的莫奈,展现了不同的理性风貌。

船只的红砖色和水面的翠绿相辉映,可以看到在对光的追寻里,色彩仍然对莫奈如此重要。而色彩在光的照映下,显得更为扑朔迷离。

阿让特伊的桥,1874年,莫奈

莫奈的这幅《阿让特伊的桥》,画面色调同样明快而清新,仿佛让人切身感受到画中暖暖的阳光和风。

画面里的每一个景物单独看时,颜色都是柔和的,但从整体看起来却又十分强烈,感觉一切都被光所包裹,这大概就是印象派给我们的感觉。

莫奈专注于自己的创作,更深沉地看风景里的光与色彩,更冷静地分析结构与空间。他真正的狂喜与快乐,永远来自绘画创作本身,而不是外在的赞美或批评。

也正如莫奈自己所说的:“我的一生都在塞纳河,可以说每天所有的时间都是这样,甚至每个季节,我从没有产生过厌倦。对我来说,它永远在变化着。”

注:图文来自网络,仅为交流分享,侵删。

美术史知识大全艺术内容推广计划:

如果你是艺术家?

欢迎通过图文让美术史君的粉丝们认识你!

如果你是艺术爱好者?

如果你是艺术机构?

欢迎分享你们的展讯和推荐的艺术家!

分享至 : QQ空间

10 人收藏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收藏

邀请

上一篇:暂无
已有 0 人参与

会员评论

关于本站/服务条款/广告服务/法律咨询/求职招聘/公益事业/客服中心
Copyright ◎2015-2020 瑞博商贸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Powered by 瑞博商贸网 X1.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