订阅
福利搜在线看最火影视 https://www.fuliso.cc 2022年4月,邯郸肥乡的孙大姐十分闹心,因为她的婆婆要求他们赡养她。 孙大姐的婆婆一共有两个儿子,孙大姐的丈夫是老大, 按照婆婆的说法,两个儿子一人赡养一个老人,老大养母亲,老二养父亲。 婆婆的这个提议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,赡养老人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, 为什么孙大姐和丈夫一点都不想赡养老人呢? 提起婆婆,孙大姐就是一肚子苦水, 她和丈夫如今并没有住在肥乡老家,而是在沙河租房子住, 两人在外漂泊打拼了20年,吃尽了苦头,到处打工人家都不要, 手里连买三轮车的钱都没有,只好去废品站捡车子回来,简易改造后推着出去卖饼, 而这一切,全部都是拜婆婆所赐,因为婆婆曾经把他们告上法庭,害得丈夫坐了牢。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母亲为何要将亲生儿子告上法庭? 孙大姐说,这还要从他们结婚开始说起。 其实,孙大姐并不是一个不孝顺的人,她年幼丧母,父亲把她抚养长大, 结婚后仅仅过了3个月,父亲就去世了, 但公婆十分年轻,他们订婚的时候,公婆才41岁, 临终前,父亲叮嘱孙大姐要孝顺公婆,她一直铭记在心。 然而,婚后没过多久,他们就因为几头猪和婆婆闹起了矛盾。 当时,孙大姐他们和公婆一起合伙养了7头猪,婆婆对她说: “我们负责提供猪饲料,儿子要跟我们一起喂猪, 你负责给我们做饭,到时候猪卖了钱都是你们的。” 孙大姐答应了,结果到了卖猪的那天, 钱一分都没给他们,全被婆婆收走了, 问了婆婆之后,婆婆说这笔钱要作为周转资金,后来就一直没给他们。 调解员问了孙大姐的婆婆,可婆婆却说,7头猪卖的钱都给了儿媳妇, 一共6000多块,自己一分钱没拿,儿媳就连饲料钱都没有给她, 原来,这又是另外7头猪的故事。 在婆婆把第一次卖猪的钱都收走之后,她又和儿子儿媳一起合伙养猪, 说这次卖猪的钱都给儿媳,当然最后也这么做了,孙大姐拿到了第二次卖猪的钱, 但孙大姐强调,他们拿到的钱根本就没有6000多元,因为一共只卖了7头猪而已。 在这件事之后,婆婆家又养了120头猪,其中有20头是孙大姐买的, 这次,他们只借用了婆婆家的场地,饲料则是自己准备的,平日里喂猪也是他们自己来, 但只喂了2个月,婆婆就不让喂了,还把猪圈换了锁。 丈夫喂完猪之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孙大姐,孙大姐就上门找婆婆理论, 结果婆婆非但没有给猪圈开锁,反而还对她说: “邻居都跟我说,愿意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,反正也是没父母的孩子!” 这句话深深地伤到了孙大姐的心,一气之下,她便离开了婆婆家,住到了附近的亲戚家, 可婆婆对此矢口否认,她说自己根本就对有20头猪的事没印象, 也没锁猪圈,更没对儿媳说过这种话。 调解员问起儿媳当年离家的原因,婆婆表示, 她根本就不是因为养猪走的,而是因为粜玉米。 “俺们籴了四五万斤玉米,儿媳晚上把亲戚弄过来拉走了一万斤玉米, 那时候我在猪圈呢,老伴在看机井,家里只有我婆婆和二儿子, 婆婆听见了没说话,不然哪能叫她拉走?” 婆婆说,儿媳就是因为偷偷拉走他们家一万斤玉米,怕被她追究才逃走的, 但孙大姐坚决反对这个说法,说她在婆婆锁了猪圈之后就住进了亲戚家, 后来才回去把玉米拉走的,那么,孙大姐为什么要把婆婆家的玉米拉走呢? 为了求证,调解员拨通了孙大姐丈夫的电话, 丈夫表示,媳妇说的都确有其事,当时他们的20头猪和母亲的猪放在一个猪圈里养, 后来因为分家的问题闹了矛盾,父母就把锁换了,母亲也确实对妻子说了那些过分的话, 但因为自己性格内向,不爱说话,也不知道要怎么帮妻子去和母亲理论。 听到调解员表示妻子和母亲的说法有出入的时候, 丈夫表示,凭良心讲,妻子的话是对的,母亲说得不对。 当时,在母亲锁了猪圈之后,妻子和他就先后离开了家, 但母亲把他们的猪扣下了,他们没有办法赚钱,就想把手头有的东西卖了变现, 所以他们就想起了那一万斤玉米,这些玉米虽然和母亲的放在一起,但的确是他们自己的。 后来母亲知道之后,两边又理论起来, 在邻居的调解下,丈夫表示母亲可以把钱给他们, 他们就不要玉米,就当作是把他们的玉米买下。 母亲没有给他们钱,说可以给他们打一个5000元的欠条, 儿子本来就为了拿到现钱,自然不同意打欠条,就要把玉米卖掉, 母亲说:“你要是能整走就整走吧,我们就不管了。” 听到母亲这句话,他们才把属于自己的一万斤玉米拉走,卖掉变现打算做点生意。 可母亲却否认了儿子的话,说儿子本来就欠着他们的钱,他们怎么可能给儿子打欠条呢? 这些玉米就是自己的,不然,儿媳怎么不在白天来拉,偏偏到晚上才去拉玉米? 对此,孙大姐表示,那是因为自己的两个姐夫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帮忙, 所以她才晚上过去拉玉米,而那一万斤玉米是他们买来喂猪的。 婆婆立刻反驳道,因为当时自己的公公去世后留下了1万块钱, 他们想要分钱但是没拿到,所以才来偷玉米的。 孙大姐十分无奈:“我就冤到这儿,婆婆总是说瞎话辩理!” 为了证明自己的话,她拿出了一份当时开庭的证据, 这是当时给他们进行调解的那位邻居手写的证明, 邻居在纸上介绍了调解的全过程,孙大姐的婆婆的确说过打欠条的事情, 可即便调解员把这份盖了公章的证明给婆婆看,婆婆还是一口咬定没有这回事, 无奈,调解员只好继续了解之后的事情。 大儿子接着说,他们拿着卖玉米得到的钱出去做了生意, 但因为没有经验,不仅没赚到钱,还把手里的钱花光了, 于是他们不得不回到家乡,住在妻子的哥哥家。 母亲听说之后,就叫他们回去,给了他们二亩地和48颗苹果树, 让他们在家种地,收成全是他们的。 到了庄稼成熟的时候,他们夫妻俩带着外甥去地里收割, 中途,孙大姐回家拿了个装玉米的口袋,可再回到地里,却发现丈夫他们不见了, 哪里都找不到人,向邻居打听才得知,丈夫被派出所的车拉走了。 她急忙赶到派出所,从民警口中得知, 公公婆婆报了警,说他们毁坏自家地里的庄稼, 尽管大儿子再三表示那是自己的地,但由于母亲说那是他们的地,还告了他们, 所以派出所必须要依法对大儿子进行拘留。 婆婆在一旁说,大儿子还用棍子把自己的苹果树上的苹果打了一地, 但大儿子明确表示母亲给了他48颗苹果树。 中秋前夕,他去地里摘了点苹果,结果母亲看见后要把他叫到家里理论, 没想到他回去之后,却被父母和弟弟按在地上打了一顿,还被用铁丝绑住了手脚。 想到当时的场景,孙大姐十分后怕: “他(丈夫)的头和后背上全是血,手腕上都显出骨头了!” 可当调解员向老人求证的时候,她却说:“那个我忘了,忘了是怎么回事了。” 把亲生儿子打成那个样子,老人居然说自己不记得了, 这让孙大姐十分生气:“她聪明着呢,她可不浑!” 而孙大姐的婆婆还是一脸无所谓的样子,甚至若无其事地吃起了东西。 这场官司持续了一年多,虽然法院判决大儿子等人免于刑事处罚, 但盗窃罪的名号却已经成立,最后丈夫坐了9个月的牢, 大姐夫和外甥在里面待了6个月,二姐夫待了3个月。 这次事件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, 孙大姐的外甥后来跟着村里的几个同龄人去外面应聘保安,结果因为这件事, 一行人中唯独外甥落选,他只能独自回到老家。 而孙大姐的大女儿原先在汉口当队长,只当了一年就从汉口车站回了家, 大女儿告诉孙大姐,人家不要她了她才回来的, 虽然没有明确的把原因告诉她们,但孙大姐明白,八九不离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。 除此之外,他们之后也没办法申请贷款, 想要买房子必须攒够全款才行,就连孩子名下都没办法贷款。 对于大儿子一家的遭遇,老人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愧疚和同情,反倒埋怨起他们来: “他们要是当时同意调解还用找那个麻烦吗?我找村支书和城里的律师过来调解, 他们一看见城里人来就跑了,我都找不到人!” “为什么要找律师来调解呢?” “他们找不到人,我就去城里找律师说,律师就说帮我管管。” “那就是告了他们对吧?” “他们不调解,我能不告他们吗?” 孙大姐的说法又和老人不同了: “我找村支书、找那么多人来调解, 她(婆婆)锁了几天几夜不开门!是她找不到人还是我找不到人啊?” 从监狱出来后,孙大姐在县城租了一间门市打算做小买卖, 婆婆知道后买了柿饼送过去,让他们卖柿饼, 可他们还没把柿饼卖完,就有人找上门来要钱, 他们这才知道婆婆没付给他们柿饼钱,于是他们打了欠条, 准备等卖完柿饼就付款,结果没过多久,那个人又回来抢他们东西, 还告诉孙大姐:“你婆婆说了,我不来还有人来呢! 连人带东西抢回去是1万,只把东西抢回去是五千!” 此刻,他们正坐在婆婆的房子里,孙大姐指着屋里的东西告诉调解员: “这张竹床,还有里屋的孩子衣服都是那人抢走的,抢回来就放在这里了!” 那人在孙大姐的门市抢走了不少东西,就连墙上的日历都被揭走了, 婆婆则仍然对儿媳的话进行全盘否定。 后来,孙大姐和丈夫去了沙河生活,在沙河车站旁边卖饼, 被那个抢他们东西的人看见了,就给婆婆通风报信, 婆婆背着苹果就来了,对他们的邻居肆意散布谣言,破坏他们的名声, 说他们偷玉米,抢爷爷的钱,还不管自己,现在只能去住旅馆, 邻居们听信了婆婆的话,不停地责骂他们不是人,让孙大姐和丈夫痛苦不堪。 她实在不理解,婆婆为什么要这样做? 自己一直勤恳顾家,孝顺长辈,对婆婆处处忍让, 而且就连丈夫出狱回来的时候, 公公和小叔子的脚上还穿着自己给他们做的鞋。 孙大姐越想越伤心,忍不住哭了起来, 婆婆对哭泣的儿媳没看一眼:“我人生地不熟的,怎么可能到那里(沙河)说闲话?” 自从小孙女出生以后,老人和大儿子一家就没了什么来往, 直到老人的老伴因病住院,医疗费用花了13万,由于大儿子不出钱, 这笔钱全是小儿子出的,这引起了小儿子的不满。 因此,老人提议一家赡养一位老人,小儿子赡养老伴,大儿子赡养自己, 这样才平息了小儿子的怒火。 彼时,老人和自己的丈夫已经离了婚,她给大儿子打电话说明了自己的提议, 要求大儿子赡养她,但由于这么多年来的积怨,大儿子的内心十分煎熬。 他最终没有正面回答,只说了一句“再说吧”就结束了通话。 母亲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,她做的太绝了,这些事情哪怕过了这么多年, 依然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,至今难以忘怀。 调解员建议他们放下介怀,毕竟是亲生母亲和婆婆,该履行的赡养义务还是要履行, 婆婆也表示只要他们回来赡养她,他们该得的家产一分都不会少。 孙大姐沉默了,但赡养婆婆并不是她一个人的事, 丈夫才是婆婆的亲生儿子,但丈夫也是受到伤害最大的那个人。 最终,她答应回去给丈夫做思想工作,不过丈夫究竟会不会对过去释怀,她也不知道。 ![]() |
10 人收藏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收藏
邀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