订阅
FP http://www.fpmarkets-yyds.com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难忘的时间,如果提起最让人铭刻心骨的某一年。2008那一年,承载了无数国人的开心与难过。这一年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雪灾,神舟七号圆满发射,甚至举办了至今难以超越的奥运会,但最让人感到难过又遗憾的就是汶川大地震。 5月12日,下午14时28分,一场毫无防备的意外袭来。这个位于四川省汶川县的映秀镇,当年的地震强度非常大,周边受到波及的范围相当广泛,我国的其他省份河北。河南、山西等地都受到了波及,这场8.0级的大地震共计波及到我国10个省/市/区,受灾最严重的就属四川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重庆这五个省,受灾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。 经历了这么多,有笑有泪的2008,我们都扛过来了,如今我们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强壮。 也就是在这一年,四川大地震中不少英雄被人们熟知,今天我们要说的汶川15勇士便是这无数英雄中,最让人印象深刻的15勇士,当年奋不顾身舍命盲跳,救下了不少受灾群众,称之为大英雄一点也不为过。 2008年5月12日,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.0级大地震,致使四川多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。国家派出了不少人出动救援,茂县这个县城位于地震发生的中间位置,地震发生后,茂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与外界通信和交通的方式,变成了一座“孤岛”,外界始终无法获取茂县内的消息。 5月13日,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,迅速带领一支突击队前往茂县支援,收到上级命令的李俊波心情既忐忑又紧张,调整好心态后准备随时空降至灾区救援。 临出发前,所有参加本次空降行动的战士写下了决心书,李振波表示每一次执行任务都要写决心书的,如果回不来了决心书就是遗嘱,如果回来了,就只是决心书。 前面我们说到茂县在地震发生后所有的通信设备与交通都被破坏,这让前去救援的部队也很难到达目的地,空降兵成了所有人的最后一丝希望。 这次空降兵计划采取机降行动到达茂县,所有人凌晨3点乘坐大型运输机从湖北赶往成都机场,再乘坐军车前往目的地,最终在5月13日下午15点到达与茂县相隔一座山的另一重灾区洛水镇。 赶去震区途中,直升机曾试图5次着陆均失败,空降大忌“伞降高度以下有雨”也抛之脑后,飞机在下降到7000米时,雨刮器被冻住,前面一面模糊,仅依靠直升机仪表持续飞行。如此危险的情况下,李振波作为这次行动的领导并未选择退缩,而是迅速结合当时的情况再次计划空降行动。 上一次准备的圆伞不适合茂县这种多山的环境,第二次便采取了25面的翼型伞,更利于空降兵落伞。但会使用翼型伞的战士很少,于是百里挑一的在数百名空降兵中选了14个有过使用翼型伞经验的战士,再加上李俊波,共计15人参与本次计划盲跳。 前往茂县的路途中,李振波向战士们提醒翼型伞只会在4000米内自动打开阀门,如果我们在5000米落伞,很有可能伞包无法自动打开阀门,提醒战士们时刻将手放在阀门处,一旦阀门未自动打开,便需要手动打开。 15位战士脸上看不到紧张与害怕,他们甚至抢着站出来,每个人都想第一个落伞。当年40多岁的李振波看着年轻同伴如此勇敢,当场否定了同伴们的想法,表示由自己第一个人跳伞,其他人只好顺着他的方向,尽可能安全着地。 5月14日李俊波带领14位战士再次乘坐直升机来到茂县上空,没有气象资料,没有地面指导,更没有地面标示,没有任何条件情况下,李振波选择头一个落伞并大喊“跟着我”,随后任涛、向海波、李亚军、于亚宾、李玉山、赵四方、雷志胜、殷远、赵海东、王君伟、郭龙帅、刘文辉、王磊、刘志保、依次落伞,15名勇士舍命盲跳,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英雄,更为震区的受灾群众带去了希望。 15名勇士落地后便迅速开始救援,在茂县救援了7天7夜,15人翻越山峰,徒步数百公里,去了几十个村庄,为外界传送了不少内部情况,解决了将近10万受灾群众的温饱问题。 历经7天7夜后,15名勇士因消耗体力过大彻底累倒。 如今已经过去14年了,很多人对512大地震中那些奋不顾身的英雄的现况也非常好奇,当年的大英雄如今都生活得怎样呢?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当年惊天一跳的15名勇士,如今都生活得怎样。 15名勇士中,向海波、于亚宾、李振波、李玉山、殷远仍在部队,其他的几位英雄在那次战斗后不久,便纷纷离开军队回归地方生活。 年近六旬的李振波如今退休在家,退休前还担任空降兵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,在研究所见证了不少新兵从开始伞训到参加装备试验,每一次活动中都能看到李振波的身影,如今年满六旬到了退休的年纪,在家也闲不住。 郭龙帅如今是交通运输局的一名职工,负责修路工作,每日做着相同的工作,监督、验收、检验。依然保持着当兵时的心态,始终公平公正,对待所有人都很有耐心,始终相信所有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。 汶川地震空降兵15勇士,当年义无反顾舍命盲跳,如今却今非昔比 汶川地震空降兵15勇士,当年义无反顾舍命盲跳,如今却今非昔比 汶川地震空降兵15勇士,当年义无反顾舍命盲跳,如今却今非昔比 殷远如今是现任的空降兵大队班长,向海波在空降兵担任引导队文书,李玉山在某营做伞训主任,任涛开车跑长途运输,雷志胜回到家乡在街道办工作。 当年的15名勇士,如今有的继续当兵,有的退休在家,有的参与街道建设,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中勤奋努力,现状今非昔比。 前不久我国举办了空降兵成立70周年纪念,以李振波为首的15人都参加了这个纪念活动, 他们更是统一服装,站在黄继光铜像前宣誓“若有战,召必回!”之后便各自回归生活,还组建了一个名为“KJ·15”的群聊,来纪念他们共同经历的那段日子。 当年他们15个人组成的空降兵小分队画面再次浮现眼前,冒着生命危险在空中盲跳,为外界传递了内部情况,让不少受灾群众至今感激。在如此地形复杂的山区,不断有余震的情况下,能如此出色完成任务,空降兵真的太不容易了。 ![]() |
10 人收藏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收藏
邀请